63岁肠癌晚期,家属痛哭,一年做两次内镜检查都没事!检查

2019-09-27 15:45:04

  近年来,消化道恶性肿瘤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仍居高不下,因其起病隐匿,早期病变常不典型,患者就诊时多为疾病中晚期。

  在中国,在最常见癌症发病率与死亡率中,排列在第二位的是胃癌,排在第五位的是食管癌,排在第六位的是结直肠癌,胃肠道肿瘤5年生存率不足20%,但在日本,却高达80%,这主要得益于早筛查、早发现。内镜检查也成为发现胃肠道肿瘤的重要检查手段,特别是早期肿瘤。

  但是王先生的病例却让人产生怀疑,内镜真的是肠癌筛查的金标准吗?

  63岁的王先生是一位消化道溃疡患者,一年前常有腹痛,这样的症状也让王先生提高了警惕。在一年的时间里,王先生先后在不同医院做了2次胶囊内镜检查,结果都是没有肠癌的表现。虽说每次检查都是这种结果,但是莫名其妙的腹痛以及消瘦还是让王先生有所担心。

  就在前不久,王先生开始出现便血的症状,心想刚做完检查没多久,等周末儿子不上班再去医院检查。未曾想,突然休克昏迷,被儿子送到医院后,医生直接下了病危通知书,诊断王先生为肠道肿瘤破溃出血,而且已经是肠癌晚期,很可能已经伴有转移。

  这样的结果让王先生的家属始终无法接受,一年之内做了两次内镜检查都没有异常,怎么突然就是肠癌晚期了?这正规医院的内镜检查还有什么可信度?

  难道真的是医院内镜检查出问题了?

  其实并不是,主要是因为王先生的肠道肿瘤长的位置太特殊,要不是这次溃破出血,恐怕都很难发现。

  原来,前两次检查,王先生上消化道内镜检查结果正常,十二指肠活检也没有发现乳糜泻的证据,且在腹部对比断层扫描中也未发现病变,进一步的胶囊内镜检查(单摄像头)也显示肠道一切正常。

  但就这次出血情况进一步定位得知,王先生肠道肿瘤长在了回肠近端处,靠近阑尾,是一个核多型的梭形细胞肿瘤。该结果与小肠胃肠间质瘤吻合。

  一般人的肠道肿瘤出现在大肠、十二指肠以及空肠部位,通过X射线造影、消化道内窥镜检查和活组织检查等方法比较容易确诊。

  但仍有部分患者的肿瘤会长在回肠粘膜下,就像案例中王先生的情况一样,临床上称之为胃间质瘤。这样的胃部肿瘤是一种潜在的恶性肿瘤,若放任不管也会发展为癌症。

  然而,对于该类患者而言,因为内镜检查的局限性,常常会延误病情,造成无法挽回的悲剧。因此该类患者不能仅凭内镜检查来确诊,此时一些明显的异常症状就显得尤为关键了。像案例中的王先生的腹痛、消瘦、便血已经很明显了,这时就要引起足够的重视。

  此外,单摄像头胶囊内镜的假阴性率不容忽视,尤其是当肿瘤位于近端小肠时,可能形成盲点,导致近乎13%的检查得出假阴性结果。

  即使在明确最终结果(近段小肠的某处有病变)后,对近段小肠再次进行回顾性检查也可能漏掉病变的存在。因此黄大夫建议患者如若有需要,尽量选择有双摄像头的胶囊内镜检查。如果王先生之前检查时接受的是双摄像头的检查,或许就会避免悲剧的发生。

  总之,内镜检查依旧是肠癌筛选的金标准,高危人群仍需定期做内镜检查。

  (图文来源于网络,侵删)